来源:作者:点击:
一些个案中会存在某个司法环节的“脱轨”,但法治社会的成熟恰恰表现在,司法体系具有强大的纠错能力与对司法正义的价值坚守。
4月17日,针对“谭秦东损害鸿茅药酒商品声誉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回应:经研究认为,目前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公安部亦表态,已责成内蒙古公安依法开展核查工作,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理。
首先须指出的是,目前该案并未告终,仍然处于刑事追诉程序之中,而并非如一些网友所误以为的已经有了“定论”。
一起似乎并不复杂的“小案子”,被两次退回补充侦查。这充分说明了,当地司法系统并未失灵,当地检察系统仍有法治的坚守。事实上,这起案件此前引发了各方诸多质疑,恰恰是因为当地公安机关的行为本身有诸多疑点,难以经得起法律的打量和民众基于常识的推敲。
全方位看待此案,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有现实的标本价值。抛开具体个案细节不言,由此案可以看出,民众对于法律的信仰和法治社会的信心,乃是基于对整个司法环节的信赖。
舆论既要看到当地公安机关办案引起的巨大争议,也应该看到,当地检方亦有坚守法律底线的作为。
各方的表态,既是对舆论的回应,同样是对法律的尊重和司法程序的遵从。
让“鸿茅药酒案”成为一个法治标本,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当事双方的是非曲直,而是,我们的司法系统能够向公众提供一种强大而坚韧的体系保障,并由此而令社会增加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信赖。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