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法治

發揮領導干部在法治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时间:2020-05-23 15:06

来源:作者:点击:

原標題:發揮領導干部在法治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黨的十九大在肯定我國法治建設成就的同時,指出我們全面依法治國的任務依然繁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特別是“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領導干部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少數”,要認清自身角色,把握努力重點。

在思想上真正敬畏法律、尊重法治。“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健全,普法教育不斷深入,黨員領導干部不知法不懂法的情況越來越少,之所以違紀違法現象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一些人內心對法律缺少敬畏。敬畏,包括“敬”和“畏”兩個方面。“敬”要求有所崇敬,有所指向,有所作為﹔“畏”要求有所顧忌,有所畏懼,有所不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作為黨員領導干部,隻有不以位高自居,不以權重自傲,從內心深處產生對法律的崇敬和信仰,才會自覺考慮個人言行是否合法,權力行使是否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才能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去想問題、作決策,自覺運用法治方式謀劃、開展和推動工作。這是法律能否扎地生根,實現其應有價值的重要保証。

從長遠、理性的角度看待我國的法治建設。當前,制約和影響我國法治進程的因素既有客觀方面也有主觀方面。從客觀上看,中國的法治建設歷史嚴格講隻有幾十年的時間,我國人治文化、人情因素對法治建設產生的負面影響短期內還難以根除。從主觀上看,遇事愛講習俗、依慣例,講人情、怕麻煩等現象依然存在﹔有的認為通過繁瑣的法定程序和權限議事辦事,缺乏靈活和變通,影響工作效率﹔同時,法治思維追求的是平等,打破的是等級和權威,有的人放不下既有身份和權威,患得患失,瞻前顧后,這些都不同程度影響了法治建設的進程。應該看到,法治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加強法治建設必然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與國家法治建設相銜接、與社會法治環境相協調。領導干部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帶頭推動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這個歷史進程。工作中,堅持議事先議法,吃透政策規定,做合法性論証,克服決策的隨意性﹔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搞好政策、法律、專業咨詢,做到程序、權限、手段等全流程合法﹔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基層作風建設,實現作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法治思維是與人治思維、德治思維、禮治思維等相對應的,經常與之共生並存。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干部面臨決策權衡,之所以有時不能堅持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並不是自己認識不清、能力不足,而是因為考慮個人利益得失而不能、迫於人情禮節而不敢、計較個人恩怨而不願,以致法治的光芒難以普照到每個角落、法治精神難以真正得到體現。因此,領導干部在堅持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處理問題時,要破除個人私心雜念的影響、擺脫名缰利鎖的束縛,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保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堅決排除對執法司法活動的干預。真正做到不因外在干擾而亂了方寸,不被外物誘惑而迷了心志,不為一己私利而失去民心。

敢於堅持原則、維護法治權威。“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黨員領導干部統攬定向把關,必須有堅持原則、維護法治的魄力和勇氣。法律法規要靠人來推動和執行,隻有落實到位,才能發揮應有的威力和效力。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在維護法治、捍衛正義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要敢於堅持到底、較真碰硬。對那些法治意識不強、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的及時警示提醒,對那些違法的人和事要堅決糾治、追究責任,杜絕斷章取義、恣意解釋現象,避免“打擦邊球”“搞變通”的做法。真正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讓其他人受到深刻的警醒,切實維護法治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積極助力培育文明理性的法治環境。法治的實現,必須伴隨對法治的觀念認同和文化自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帶頭學法知法守法,特別是通過自己日常運用法治語言、體現法治思維、營造法治環境、塑造自身法治形象,提高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法治語言是法治思維的載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崇尚依法辦事的今天,法治語言已不再是法學專家和少數職能部門的專利。法治語言應該成為全社會和各行業及部門通行的“普通話”。各級領導干部要養成引用法律條文和法律原則的習慣,積極培育文明理性的法治環境。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