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评论

A股险企年报点评:得生态圈者得未来

时间:2019-03-30 04:05

来源:作者:点击:

  年报看什么?从数字的角度来说,每份年报里的内容都可以出一份万字点评来。那么,对于A股上市的五大保险公司来说,保费规模、投资收益、市场布局等关键词究竟暗藏了哪些玄机?

  在笔者看来,经过多年的角逐,五大上市险企的发展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虽然彼此之间的业务侧重个又不同,随着各大险企结构化调整进入尾声,金融科技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可与预见的是,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保险的生态圈将会不断扩大。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润分化

  作为人身险市场的老大哥,中国人寿(601628)在2018年的表现备受市场关注。2018年,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95亿元,同比下降64.7%。其在年报中表示,主要原因是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成为五家上市险企中业绩增速最低的的那一个。

  中国平安(601318)则在营业收入、保费收入、净利润上拿到了五大上市险企中的三个第一,其中,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768.3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了行业营收最高;去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717亿元,同比增加21.4%,同样成为行业第一;公司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04亿元,同比增长20.6%,成为五大上市险企中净利润最高的一员。

  从增速来看,新华保险(601336)业绩增长最为明显。年报显示,2018年新华保险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22亿元,同比增长47.2%。

  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现新业务价值271.2亿元,同比增长1.5%;续期业务增速26.2%,推动全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达到2024.14亿元;长期保障型新业务首年年化保费达304.99亿元,同比增长7.7%,占比提升7.4个百分点达到49.1%。

  中国人保(601319)回归A股后发布首份年报中显示,2018年实现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19.2%;2018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986.1亿元,同比增长4.7%。

  4家险企获“买入”评级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资本市场波动多变。对于A股险企来说,尽管受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保险公司发展承压的情况下,转型攻坚,坚持价值增长的导向和策略,业务结构调整决心坚定,加码保障型保险,新业务价值率继续提升,公司均企稳向好。

  有不少券商的分析师分别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601601)及新华保险给予了“买入”的建议。其中中国平安目标价升高至107元,中国太保目标价调至39.58元。

  在保险公司年报发布后,保险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并驾齐驱,领先增长。光大证券分析团队认为:“随着保险公司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加强渠道建设,我们认为2019年行业负债端改善趋势明确,权益投资贡献收益率弹性,有望推动险企业绩改善。目前保险板块估值低于历史中枢,继续看好保险板块后续表现。”

  布局超额溢价平安实现科技赋能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的年报中,都着重提到了投资久期的观念,广义上说,这个久期不仅指保险资产的配置,而是对保险公司稳建经营的一种态度。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个“久期”是追求高质量发展,是保险公司必须参与的一场马拉松,在赛程中,不仅要对当下有定力、有执行力,还要对未来有蓝图,有布局。

  目前,不少前瞻性的金融机构对未来的判断有两点,一是金融+科技,一是金融+生态。在全球传统行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的进程中,有远见的金融企业家们正在学习和应用数字金融技术,开展客户旅程数字化,改造客户体验,让客户与金融机构有更多的黏性。

  对此,中国人寿在年报中强调,公司深入践行“科技国寿”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技术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推动队伍转型升级,提高内部管理效能,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太保亦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持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创新项目多点开花。完成集团统一门户“太平洋保险”APP上线及运营,为向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服务和跨版块业务协同建立了基础。

  作为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的着墨更为突出,表现也最理想。根据年报中的信息,2018年,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指引下,公司持续推动“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科技板块利润贡献大幅提升,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归母营运利润67.70亿元,在集团归母营运利润中占比6.0%。值得关注的是,平安旗下多家创新科技公司在2018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其中2家上市公司,3家获得外部融资,总估值近700亿美元。

  从2016年、2017年到2018年的年报公布的信息,平安科技类的信息公布逐年递增,说明公司管理层对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视与投入。根据2018年年报信息,科技专利申请较年初增加9,021项至12,051项,科技成果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核心技术领域。平安已拥有世界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达99.8%)、声纹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可达99.7%)、医疗影像识别技术;平安脑智能引擎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平安医疗影像相关技术在全球肺结节、胃癌病理、糖网等比赛中荣获世界第一;智能医疗影像产品赋能21个省62个市,落地约200家医院;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超700种疾病,应用到超百家线下医院。

  平安的意图越来越明确:从当下布局保险市场未来,赢得未来的超額溢价,平安对科技有超大投入,据了解,平安集团每年拿出收入的1%(约10亿美元)投入到科技研发之中。

  年报中还透露,通过科技赋能保险业务,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6.0%(中国人保综合成本率是98.5%);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升至69.0%(招商银行零售净利润占比57.22%);AI助力竞争力提升,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3%,其中去年下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9%,增速提升迅猛。

  是谁,已在生态圈运营中获得了增长?

  瑞士再保险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sigma报告指出,未来十年,新兴市场仍将是驱动全球经济及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预计中国在2030年代中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市场辽阔,由此延伸出一系列紧迫的相关问题: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如何将金融科技嵌入业务发展,如何推动创新从概念具化为可实施的数字化蓝图,实施科技引领战略的抓手是什么,应建立怎样的配套机制?

  从几家险企的年报看,展望2019年市场,多对保障型业务的拓展和坚守有所强调。“坚持价值优先的前提下巩固市场地位。”中国人寿战略明确,提出“持续重价值、强队伍、稳增长、兴科技、优服务、防风险,加大业务结构调整转型,促进保障型业务较快的增长。”

  笔者认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障型业务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未来长期缴费业务的占比有所提高,作为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这是中国人寿对他所坚守和关注的“生态圈”的一个定义。

  而中国平安将其生态圈定义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对客户提供1+N的金融生活服务,从客户交叉销售和客户互转来看,平安的五大生态圈已形成互相影响、彼此成就的关系,每个板块均向综合金融营运贡献了利润值。

  目前,国际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都重视提前布局生态圈,在多场景中获得与客户互动的机会,强化生态圈运营效率,在生态圈世界中寻求增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