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1
1993年8月,德国斯图加特田径世锦赛赛场,三次奏响国歌。马俊仁率领他的女弟子们获得三枚金牌,被誉为东方神话。
马俊仁说:锁(说)破啥就破啥,锁(说)样(让)谁破就样(让)谁破。
其实,马俊仁还可以再说一句:锁样(让)你喝啥你就喝啥。
他让队医开出几味常用药的配方,以1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一家广东的饮料制造商,“生命核能”口服液就此诞生。
接着,他又说一句话:“我们常喝中华鳖精。”于是,中华鳖精风靡一时,成了当年最被接受的保健补品。
1995年,《焦点访谈》记者实地暗访发现,江苏某厂制作“中华鳖精”的过程中,偌大一个鳖精厂仅有一只鳖,还是养在后院的池子里。那成箱运到市场的鳖精产品只不过是红糖水。于是,一夜之间,一只鳖烧20吨“中华鳖精”的事实传遍大江南北。人们都说,一只王八养活一个厂。
不久,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华鳖精垮台,彻底从人们生活中消失了。
别说马俊仁有多可恶,当年喝着生命核能和中华鳖精长大的风神,健康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也别笑当时国人有多傻,其实20多年过去进入新时代了,国人还是那个国人,只是大家不再吃鳖,改为喝药酒罢了。
2
2017年12月19日,广州居民谭秦东用手机APP“美篇”发布文章《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科普老人饮酒问题,有点专业,我看得费劲,但谭秦东写的轻松,因为他原来是医生。
帖文引起了“红毛”的关注,直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然后,2018年1月2日立案;1月10日谭秦东被刑事拘留;1月25日被逮捕。
谭秦东被抓的消息传开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网、新华社发文质疑,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表态发言,要求相关机关依法开展核查工作,严格依法办理。4月17日,谭秦东被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回家。
三个多月里,谭秦东在看守所种菜,他说对他来说这是一种修行。这话我信,世间所有的苦难,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好的安排不仅针对谭秦东,而且也针对“红毛”。
“红毛”是酒是药、效果如何、是否有毒,这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检验论证,我们等待结果,也相信权威部门的结论,这也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今天,我们只分析“红毛”处置危机事件的得失。
3
网络时代,企业或产品遇到信任危机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近年2630次被判广告违法的“红毛”就更不意外了。“危机”并不是坏事,因为有“危”就有“机”,处理好了,转危为机,算是渡过一个劫,归来仍然少年。但如果处理不好,陷入被动,甚至会如中华鳖精一样迅速消失在茫茫的鳖海中。
回望“红毛”处置危机的方式,不禁捏了一把汗:这世间,吃中华鳖精的人傻,做中华鳖精的人更傻。
一傻,放弃事件处理只求舆情引导。一位大领导说,在重大敏感案事件舆论应对中要做到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这是近年我国舆情处置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是用许多血的教训换来的,对舆情引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同步”原则强调在舆情应对中,事件的依法处理是前提和核心,舆论引导是关键环节,社会面管控是必要手段和保障,三者必须缺一不可,必须同时进行。
面对舆论压力,我们无从知道“红毛”面对舆情如何部署开展处置工作,但从后来事态发展来看,该公司并没有切实对舆情事件进行依法处理,也就是对网络上的各种置疑,包括为何2630次广告违法仍我行我素,药酒缺乏临床、毒理学实验数据,67味中药中多味有毒并涉嫌“十八反”等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或解释。
绕开事件根本而直接开展舆论引导,无异于缘木求鱼、自欺欺人。这样的结果,只能让置疑者更相信他们关于“红毛”有毒、欺诈的判断,让动摇的社会大众怀疑这个产品真的有问题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个老总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时应该说:害死“红毛”的,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二傻,放弃正面沟通选择向弱者开战。“红毛”面对社会置疑,选择了一个最弱的对手,也就是广州的谭秦东作为开战对象,并且,不是向法院起诉,而是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直接剥夺对方的人身自由,这是这起舆情事件的关键,也是“红毛”的最大昏招。
网络是一个情绪化的地方,网民总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当成弱者,一有事件就主动站队,同情弱者,攻击强者。“红毛”事件中,谭秦东被刻画成一个医生,写的“美篇”只有2000多个阅读量,5个粉丝,宣传的内容带有科普的性质,所有这些,都说明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而“红毛”,在当地名气大、风声大,近来创税直线攀升,各种媒体广告夺目,明显是一个财大气粗的土财主。土财主与老百姓冲突,网络上谁不是支持老百姓,更何况这个土财主还带人带枪前去抓人呢?
想起前一段兽爷写了一篇关于万达公司的网文,那文章,无论深度广度、可读性,还是透露的信息,都是远非谭医生的文章可比的,估计王首富也是大为光火,但万达公司最激烈的反应也只是发了一个申明,说要报案云云。兽爷没有被抓,又继续出了许多雄文。
“红毛”再牛,能牛过王首富吗?
三傻,不恰当的回应让舆情事件雪上加霜。网上热炒鸿茅药酒事件以后,4月16日,“红毛”公司生产中心总经理某某在厂区办公室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这个文章很有意思:
采访中,生产中心总经理王生旺称,鸿茅药酒的安全性非常好,毒性很低。“一味药对人体有没有毒,实际是要看它的摄入量。什么时候有毒呢?从毒理实验上看,一个人一天喝165斤鸿茅药酒。”
王生旺表示,谭秦东被跨省抓捕案只是“偶然事件”,“他要不说它是毒药,我们也不会起诉(应为报警)。” 而在报警后,警方定性为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是以法律为依据,他称公司没有对警方施加压力。
王生旺同时否认鸿茅药酒公司员工参与凉城县警方异地抓捕谭秦东的行动,“抓捕是警方的事!”
王生旺说,谭秦东做的“太过了”,“你说鸿茅药酒是毒药,这太恶毒。279年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人说它是毒药,就到你了,说是毒药。”
对于跨省抓捕时,鸿茅药酒公司是否有派员参与,王生旺予以否认。他说,“公安办案,我们参与什么?我们只是报了案。”
王生旺同时也否认了鸿茅药酒公司承担公安这次办案的费用,称“公安系统只能拿纳税人的钱发工资,他还让我们给出费用,那还了得?”
网友们近日用“鸿茅药酒是毒药”的评论淹没了鸿茅药酒的官方微博。王生旺评论称,这就叫“无知者无畏”,“你为自己的言行没负过责任。如果负过一次,下次你可能就不再这么做了”。
鸿茅酒业是否会像对待谭秦东一样应对这些网友?王生旺说,“要抓也是公安去抓,不是我们。我们只能去报案。报了案,他们取证后,能抓当然要抓。”
……
(以上摘自 澎湃新闻)
这个总经理,在媒体面前真是图样图森破,或者,可以说他象射雕里的傻姑一样可爱。
划重点为,解读一下我的理解:
一是总经理承认“红毛”有毒,因为他说“毒性很低。”一个人一天喝165斤,就有毒了,一个一天固然不可能喝165斤,但半年喝165还是可能的吧?
二是总经理先说279年历史中只有谭秦东说药酒有毒,后面又承认无数人在微博中说药酒有毒,明显自相矛盾。
三是作为总经理,居然连“起诉”与“报警”也分不清楚,真让人感觉常识捉急。
四是急于撇清“红毛”与警方的关系,说“公司没有对警方施加压力”“公安系统只能拿纳税人的钱发工资,他还让我们给出费用,那还了得?”“抓捕是警方的事!”,一面让人感觉“红毛”凌驾于警方之上,狂妄不可接受,另一方面又好象在甩锅。
五是关于是否有参与抓捕谭秦东和上市的问题,让人感觉好象有人在说慌。
这种报道刊登出来后,网民看到以后会有何感受?除了进一步拉深网民与“红毛”的裂痕外,人们又不禁还要问,到底是什么让“红毛”这么狂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呢?
公权力机关有时也会有纰漏甚至犯错误,但公权力机关的优点是他有许多自我纠错的机会与能力,而企业相对来说就不一样了,没有多少话语权,甚至连说话的机会都很少,如果这很少的机会都没有抓住,甚至反而越走越偏,就只能自我毁灭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世界,从来没有谁离不开谁的事情。一家企业再厉害,也只不过是一家企业而已,所以,“红毛”并没有绑架谁的资本与权力。
反过来说,现在能救“红毛”的,也只有“红毛”自己了。当然,并不一定能救得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